logo
地区教育: 渝中区| 万州区| 涪陵区| 大渡口区| 江北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南岸区| 北碚区| 綦江区| 大足区| 渝北区| 巴南区| 更多
当前位置:重庆成人教育网>自考资料 > 文学类 > 正文

2017年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00536复习资料(3)

时间:2022-11-11 07:07:46 作者:储老师

2017年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00536复习资料(3)

第三单元

副词类型

l 程度副词

a) 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有:最、极、殊、甚、尤、绝、良”等。其中,“最”和现代汉语相同,其他几个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非常”“特别”。

b) 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有:愈、益、弥、加、滋”等。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更加”;其中“加”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副词

c) 表示程度较轻或渐变的副词有:略、少、稍、颇”等。“少”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稍”,但“少”表示的是“”稍微“略微”的含义,“稍”则表示“逐渐”的意思;“颇”在古代汉语中既可表示“稍微”,也可以表示程度高,现代汉语中只午间下后一种用法。

l 范围副词

a) 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主要有“皆”“尽”“咸”“悉”“毕”“举”“具”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都”“全”。

b) 表示限定的范围副词有:主要有”“独”“直”“仅”“特”“但”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

l 时间副词

a) 表示动作已经或曾经发生的时间副词有:“既”“已”“业”“曾”“尝”等。相当于“曾经”。

b)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副词有:有“方”“适”“会”等,相当于现代“正”“正在”。

c) 表示动作即将发生的时间副词有:“将”“且”“行”等,相当“将”“将要”。

d) 表示动作终究发生了的时间副词有:“终”“竟”“卒”等。相当“最终”。

e) 表示动作行为时间短暂或长久的时间副词有“俄”“姑”“素”“常”等。前两个副时间副词表示时间短暂,后两个时间副词表示时间长久。

f) 还有一些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速度和频率有:“立”“即”“亟”“数”“屡”“复”等。其中“立”“即”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速度快。“数”“屡”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高。“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再”;“亟”读JI时表示速度快,读qi时表示频率高。

l 情态副词

a) 表示肯定的有“固”“必”“诚”“乃”“果”等。

b) 表示猜度的有“盖”“殆”,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或许”“大概”。

c) 表示反问的有“岂”“宁”“独”“庸”等。

l 否定副词

a) 表示一般的否定的否定副词的:“不”“弗”。“不”既可以否定动词,又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又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弗”在先秦时期,一般只能否定及物动词,但动词后面一般不带宾语;现代这后,“弗”也可以用来否定形容词

b) 表示禁止和劝阻的否定副词有:“毋”“勿”常用于祈使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别”或“不要”。也用于陈述句中,相当于“不”。

c) 表示事情还没有发生或实现的否定副词有:“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发生或实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没有”。“未”有时也表示对行为的否定,相当于“不”。

d) 否定副词时“非”否定后面的整个谓语,一般可译为“不是”,但它并不是判断动词,而只是否定副词。

l 谦敬副词

a) 谦敬副词是表示自谦和尊敬的副词。一般是从动词和形容词演变而来,表示客气或委婉。可分为尊他和自谦两类。

b) 表示尊敬别人的副词还有“敬”“谨”“幸”“惠”“辱”等。

c) 表示自谦的副词有“敢”“窃”“伏”“忝”等。

人称代词

l 第三人称代词是指代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人或事物的代词。有“之”“其”“厥”等。“之”一般只作宾语。

a) “其”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二是充当主谓词组或分句的主语。

b) “厥”的用法大致与“其”相当,但只能作定语。

c) “之”“其”不是完备的第三人称代词,它们也可以用于指人说话者或者听话者一方。

d)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汉语中有“他”,但“他”在上古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示“其他”“别的”等义。

e) 有时也会在第一或第二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辈”等表示复数,意思是“这些人、我们这些(这帮)人、你们这些(这帮)人”等。

f) 除此之外,还常用“二三子”“储君”表示第二人称复数,带有敬意,相当于“诸位、各位”。

指示代词

l 是指用于指称或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主要分近指和远指两类,有“是、之、此、斯、兹、彼、夫、其”等。

a) “是、之、此、斯、兹”表示近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是”字作宾语,有时还放在谓语前。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近指代词“之”,只能作定语,可译为“这”或“这样”。

b) “彼”“夫”“其”等表示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

c) “焉”“诸”是两个比较特殊的词,一般称为兼词。其中“焉”常用作补语,相当于“于+是(之)”;“诸”字相当于代词“之”和介词“于(乎)”的合音。

疑问代词

l 是指用来指出问题或表示疑问的代词。常见的有“谁、孰、何、曷、奚、胡、恶(乌)、安、焉”。

无定代词

是指代对象为不定的代词。有肯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性无定代词

l “或”是肯定性的无定代词,表示“有人”“有的”。是泛指。

l “莫”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形容词

l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在具体的语法结构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具有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a) “虽父不慈子,兄之不慈弟”中的“慈”字,本来是形容词,当“慈爱”讲,在这句话用来动词“对····很慈爱”

名词

l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在具体的语法结构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名词做动词后的意义和原名词的意义有密切的联系。

b)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中的“病”字。本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表示“生病”

c) 范增数目项王。“目”表示“以目光示意”。

动词使动用法

l 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是在主语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a) “庄公寤生,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表示“使(姜氏)受惊”。这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

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由宾语“百余骑”发出,是“使(百余骑)跟从”的意思,这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c) “平旦,广乃其大军。中的“归”动词使动用法。“使····返回”

d)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洁公徒而之。中的“免”动词使动用法。“使····免除”

e) 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中的“别”动词使动用法“使····分开”

f) “女为已容。”中的“”动词使动用法。“使····高兴”

g) 与人居,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长”动词使动用法“使····成长,养活”

h)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之。“使····来”

形容词使动用法

l 是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a) “欲其身,而乱大伦”。中的“洁”字,是“使其身洁”。

b) 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坚固”

名词使动用法

l 是指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宾语)……”的含义。

c)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焉中的“宦士”是“使士成为宫中服役的小臣”的意思

d)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中的“东苏子”,是“使苏子向东去”。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譔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e) “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物采谓之物。中的“章”动词使动用法,“使···显著”的意思。

f)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之。

g) 令尹辕反旆。“使····往南走”

h)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骨也。“使····生长”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l 指形容词用作动词后,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的含义。

a) “左右以君之也,食以草具中的“贱”字,是认为(冯谖)卑贱的意思

b) “今先生俨然不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中的“远”是”认为····远”

c) 民各甘其食,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的“美”是“认为····美”

d)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也。中的“重”是“以为····重”

e) 孔子登东山而鲁。“认为····小”

名词的意动用法

l 用作动词后,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宾语)……”的含义。

f) “孟尝君”中的“客”字,是“把······看作客人”;而使动用法表示客观结果,表达的是使宾语成为什么,具有使令意义。

g) “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其子”。第一“亲”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当作双亲”第二个“子”意动用法,是“把····当作子女”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的各种类型及其作用

l 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方位或处所,有“在……”“到……”或“由……”。

h) 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里。(在水面上)。

i)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歌。(在里巷里)

j) 国人莫敢言,路以目。(在道路上)

k) 夜半,胡兵以为汉有伏军于傍欲取之。(在夜里)

l 表示动作进行时所用的工具或依据,有“用……”或“拿……”等意思。

a) 家人载欲往就医。(用车载)

b) 每字为一印,烧令坚。(用火烧)

c)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利之。(用商人的方法)

l 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方式.

a) 邑犬吠兮,吠所怪也。“群吠”是“成群地叫”。

b) 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数。(用手指指点着数清数目)

l 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有“把……当作……”“像对待……一样”等意思。

a) 齐将田忌善而待之。“客待之”是“把他当作客人对待”的意思。

b) 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事之。(像对待老师那样的侍奉他)

c)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伋。(是把伋当作犬马养畜)

l 表示动作进行时的状态,多用比喻的方式,有“像……一样的”“像……似的”等意思

a)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蚁附”是指“像蚂蚁一样地攀爬”。

b) 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像野兽一样爬出来)

c) 立而啼。(像人·····一样)

释词

1)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名词作动词,“往南飞”

2)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叠韵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3) 且夫我嘗聞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少”

4) 祸兮福所;福兮祸所伏。“依靠”

5) 不战而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

6) 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德而尚賢,“使····处于朝廷的位次”“做官”

7) 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偷”

8) 至杀不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罪”

9) 顾小利则大利之也。“伤害”

10) 厉王使玉人之。“仔细察看”

11)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使····吃”

12) 饯于郊,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四通八达的道路”

13) 飞卫高蹈膺曰:“汝得之矣!”“敲击,拍打”

14)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以天下之馬也。“告诉,教诲”

15) 穆公访赛叔。“之于”合音,代指袭郑的建议

16) 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使····辛劳、疲劳”

17) 尔墓之木矣!两臂合围的径围

18) 文王之所风雨也。躲避

19) 秦师遂向东行

20) 其次莫如“严厉”

21) 猛则民“受到损害”

22) 四方“安抚”

23) 诡随“放心”

24) 然鼓之“鼓声”

25) 晋灵公不“行君道”

26) 

下列句中的词性和作用

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2)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言之矣。介词,省略了宾语“之”

3) 天下皆知美之焉美,恶已。连词,“则、就”

4) 夫虞之有虢也,如车有辅。连词,用在主谓句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弥子矫驾君车出。连词,“而”

6) 患社鼠哉?疑问代词,作状语,“为什么”

7) 得之矣,在沙丘。副词,“已经”

8) 一至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介词,用于引进与动作相关的处所

l 下列词所属词类,并说明其语法功能

1) 焉用郑以倍邻。不及物动词,带使动宾语。“使郑亡”

2) 汝惟不矜,天下与当争能。无定代词,在句中作主语。“没有人”

3) 匠人斫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之小”

4) 妻子好合,如瑟琴。动词,带宾语。“鼓吹琴瑟”

5) 圣人面而圣天下。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坐北朝南之位”

下列句中的人称代词分析其语法功能

1)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人称代词有:我,两处都作动词宾语

2) 我胜若,若不吾胜。人称代词有:我,作主语;若,第一处作动词宾语,第二处作主语;吾,否定句中作动词的前置宾语。

3)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人称代词有:女,作主语

4)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人称代词有:而,第一处作主语,第二处作定语

5)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称代词有:乃,作定语

6)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人称代词有:吾,作主语,两处都作定语

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没有人称代词,“他”是表示旁指的指示代词

 

如果考生对重庆自考(短线)、成考、网教报名”有什么疑问,可及时联系报名指导老师或者QQ咨询在线老师  

非重庆自考室报名的考生,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你所报考的报名点或主考院校。

报名电话:0731-82063569

网上报名:点击进入重庆自考网上报名系统

报名地址:重庆省教育考试院天心区重庆自考成招办:重庆自考室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重庆自考报考系统

自考报名入口

注:重庆2022年10月自考报名时间为7月8日...

准考证打印入口

注:重庆2022年10月自考报名时间为7月8日...

热门院校专业

更多院校>>
school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ChongqingUniversity,CQU),简称重大,位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重庆市、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 [186]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波大学联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school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百校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school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重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school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重庆师大”,位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 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首批合作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school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重邮”,坐落于直辖市——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2011计划”核心协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四所邮电高校之一,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school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QJTU),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共建的一所交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发起成员、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核心成员。

school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重理工,坐落于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单位,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市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school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以文、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成员,是山东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school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位于重庆市,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重庆渝西学院;2005年4月,学校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school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始建于1951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涵盖理、工、经、管、法、文、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1年成为重庆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