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自考动画设计专业:03512剧本写作考前复习资料(8)
将话剧改编成电影,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一、在将话剧扩充和丰富成电影时,切忌将原来受舞台限制的场面增加几个,或将通过对白交代出来的幕后戏搬到幕前来。而应把原来就想在话剧中写出来的东西,用电影形式写出来。
二、应彻底摆脱舞台,转化为银幕形象,切忌如老太太“放小脚”,只在时空上放大一些,要改就要改得让观众找不到丝毫舞台的影子。必须了解,“在一切视觉艺术中,电影是最接近生活的。”因此,改编时,必须改掉原话剧严重的假定性。
三、在有些场合,却又不能脱离原作的特殊要求,强求电影化。如有些话剧,通过舞台的狭小时空,以体现出全剧的神韵,这就需要在改编时,保持原作的时空。如《欲望号街车》用舞台时空表现狭小公寓的时空天地,体现出环境对主人公造成的“紧迫”感。这固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电影化”方面,是内容决定了影片中的时空结构形式。
四、改编者必须意识到,话剧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为话剧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所作,因此,它的内容和它的形式已经结合得十分紧密。这种状况,在话剧名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已在有限的舞台上取得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因此,改编话剧名著往往不易成功,观众往往以缺少一点原作的“味儿”来批评改编电影。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事情。
电影改编者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第一,要热爱原作;第二,要熟悉原作中所描写的生活,否则就无法对原作进行必要的增删;第三,要有足够的艺术功力。
论述
有人认为,电影音乐的使用是属于音乐家或导演的事情,编剧可以不管,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一名好的电影编剧不仅应当懂得音乐,而且还应善于把音乐作为一个剧作元素,运用到他所写的电影剧本中去。如果编剧撰写的是一部以音乐家为题材的电影剧本,而他不懂或不重视音乐,那么简直是难以下笔的。这是因为,在这类影片里,音乐已和剧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音乐始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成为剧作的主要手段。即或是在一部不是以音乐家为题材的影片里,音乐同样可以成为剧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如英国影片《苔丝姑娘》的舞蹈音乐,苏联影片《两个人的车站》中的手风琴声,西德影片《铁皮鼓》中的铁皮鼓把法西斯的阅兵音乐转变为优美的《蓝色多瑙河》等均是,更何况,音乐还可以抒发人物感情,烘托环境,制造悬念,表现各种情绪效果,甚至表达编剧的主观评价等等。所以,电影编剧应当重视电影音乐的剧作作用,充分地使用它,为自己所撰写的电影剧本服务。
有人认为,蒙太奇应由电影导演去掌握,电影剧作者可以不管,对此你怎么看?
这种看法是完全不对的。既然蒙太奇是电影的语言,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那么包括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剪辑等在内的所有的电影艺术工作者,都应当学会、掌握和运用它。这是因为,在电影里没有一个创作过程是能够分割开、处于完全的独立状态中的,所以,普多夫金说过:“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所掌握的最重要的造成效果的方法之一,因而也是编剧所掌握的最重要的造成效果的方法之一。”
普多夫金所说的“最重要的造成效果哦方法”,当然离不开音乐和画面的组合,时间和空间的组合等。而电影剧作家必须通过视听语言和时空结构去构思与表现自己的电影剧本,这又怎能离得开蒙太奇呢?
什么叫“长镜头”?这一电影美学主张和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有什么不同?
所谓“长镜头”,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其艺术效果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它是纪实派的主要创作手段。
长镜头电影理论大师巴赞认为,蒙太奇过于强调把现实分切之后重新组合的作用。他说,蒙太奇“创造一个含义,它是形象在客观上并不包容的,仅仅是从它们的关系中引出来的”,于是,“尽管每个画面都是具体的,可是它只有叙述性的、而不是真实性的价值。”简言之,巴赞对蒙太奇理论的批判集中到一点上,就是蒙太奇使电影离开了真实。所以他又说:“蒙太奇是典型的反电影性的文学手段。与此相反,电影的特性,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
而且,巴赞主张,影片应当由若干长镜头组成。在这些镜头之间,虽也需要剪辑,但这种剪辑只应当起连接作用,而不应当像蒙太奇理论所提倡的那样,起创造思想和含义的作用,这样,就不仅可以免除作者对现实的歪曲,而且观众也可以从长镜头中自由地去进行审美判断,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平静的主动性。
《秋菊打官司》的创作手法变化体现在哪5个方面?
一、敬戏剧性渗入纪实性,艺术生活化;
二、有头有尾,有完整的情节线索;
三、将有组织的拍摄和偷拍相结合,以改变现实来满足剧情的需要;
四、将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结合运用;
五、始终把对秋菊的刻画放在第一位,以体现人的尊严这一时代特征。
戏剧风格样式的影片《魂断蓝桥》可以分为哪七个段落?它如何体现出冲突律?(什么叫冲突律)
这部影片包含58场,我们又可以将这58场戏分成7个段落:
2场——11场 开端 玛拉和罗依相识
12场——21场 发展一 玛拉和罗依去结婚
22场——28场 发展二 罗依突然出发
29场——36场 发展三 玛拉沦为妓女
37场——41场 发展四 罗依生还
42场——49场 发展五 舞会后玛拉出走
50场——58场 结局 玛拉自杀
这7个段落体现出戏剧式电影的结构依据——冲突律,即这种影片总是要以一个主要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来完成,因此它也必然包含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重庆自考本科05550版面设计复习资料:版面构成的编排原则
11-222017年10月重庆自考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史05544复习资料(5)
10-282020年重庆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7)
10-112017年10月重庆自考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史05544复习资料(1)
10-072017年10月重庆自考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史05544复习资料(2)
07-252017年10月重庆自考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史05544复习资料(3)
01-052017年10月重庆自考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史05544复习资料(4)
07-202017年10月重庆自考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史05544复习资料(6)
11-072020年重庆自考00657新闻心理学复习资料(7)
12-242017年10月重庆自考视觉传达设计:现代设计史05544复习资料(8)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