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重庆成人教育网为大家提供,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00536古代汉语复习资料(6),本系列资料整理了古代汉语课程的重点内容,分为二十篇,以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代词
1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汉语疑问代词可分三类。(1)指人的。有“谁、孰”。
a“谁”用于一般问句,可作主、宾、定、语及判断句的谓语。b“孰”用于选择问句,一般有先行词。
如:“吾与徐公孰美?”译为“哪一个”,一般只作主语。它还可指物、处所。“孰与介”表比较:如“吾孰与徐公美?”;用于反问句中,表肯定:“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有“哪里比得上”的意思。
(2)指物的。有“何、胡、奚、曷”等。“何”:作主、宾、定、判谓,a常用来询问原因或方法,如:“许子何不为陶冶?”译为“什么”“为什么”;b询问处所,如“子欲何之?”译为“哪里”。“胡、奚、曷”经常a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或“怎么”,如“子奚乘是车也?”;b它们也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胡为”“曷为”,询问原因。c“奚以”询问方法。
(3)指处所。有“安、恶、焉”。a它们主要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的“在哪里”。如“焉置土石?”;b也可作前置宾语,用来询问处所。如“沛公安在?”c还可以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哪里”。d“焉”用于反问句后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如“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2、指示代词:(1)“之、兹、其”,表泛指和特指。a“其”特指代词只作定语。b“之、兹”
泛指,c“之”作定、宾。
(2)“此、是、斯”近指。a表示“这”义。b作主、定、宾语。c“此、是”可作判断谓语。d此和彼对应。
(3)“彼、夫”远指。a表“那”义。b“彼”指代性强,可作主、定宾语。c“夫”指示性较弱,多作定语。
(4)“尔、若、然”,谓词性。a表“如此”“象这(那)样”义。b在先秦,“尔”作定、宾语。c“若”只作定语。d“然”多作谓语。
(5)“焉、诸”特殊的指示代词。a“焉”相当“于此(之)”,常作补语。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一部分“焉”在句末虚化成语气词,表提示。如“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c“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语气词“乎”的合音形式。d相当“之于”的“诸”用在叙述句里,如“投诸渤海之尾”;e相当“之乎”的“诸”用在疑问句里,如“不识有诸?”。
3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a它们都可作定、主、宾语。b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c而在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d“朕”先秦时意同“我”,秦朝后,是皇帝自称。
(2)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a它们可作主、定、宾语。b“而、乃”一般只作定语。
(3)第三人称,a“彼”出现率不高,一般作主语,个别用作宾语,仍有指示性,有轻蔑意味。b“之、其”出现率很高,“之”只作宾语,“其”只作定语。
(4)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加“侪、辈、属、曹”表复数。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无定代词:这是古代汉语特有的一类代词。它们只能作主语。
(1)“或”:表肯定。a意“有的人”、“某人”、“有的(东西)”。b前有先行词,“或”指代其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如“宋人或得玉”。c句中连续出现几个“或”,构成排比。如“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指“有的人”,不能表示选择。
(2)“莫”:表广泛的否定。a若没有先行词,表示一种不强调范围的否定,一般都指人。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b若有先行词,表强调范围的否定,指人又指物。如“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c汉以后,“莫”发展出了否定副词的用法,表示禁止性的否定,相当于“不要”。d也可以表示一般性否定,相当于“不”。
5、辅助性代词:这类代词有“所、者”,它们有一定的指代作用,但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所”: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名词、形容词出现在“所”后也变成动词了。可分三类:a“所+动词”。如“所载”“所画”,意思为“载的东西”“画的事物”。中心语在语义上都是动词的宾语,即受事者。b“所+介词+谓词性成分”,如“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心语在语义上是介词的宾语。译为“坠下去的地方。”c“所+(介词)+谓词性成分”表达的语义同第二种结构。其中心语实际上是介词的宾语。如“所杀大臣,多吕后力。”可以认为“所”后省略了介词“以”,是指“杀大臣凭借的力量”。
(2)“者”: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
可分两类a:“谓词性成分+者”,如“赦之,以劝事君者”。代词“者”加在谓词性成分后,可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b“名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起复指名词性成分的作用,使这个名词性成分得到强调。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字结构表示施事者。
以上是由重庆成人教育网提供!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0年重庆自考00838语言与文化复习资料(4)
08-15重庆自考英语专业:00604英美文学选读课程重点资料(2)
11-142020年4月重庆自考00831英语语法复习资料(6)
12-14重庆自考英语专业:00600高级英语重要词组复习资料(6)
09-17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00540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08-202020年重庆自考00394幼儿园课程复习资料(12)
08-20重庆自考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专业00037美学知识点学习(2)
11-142021年重庆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8)
08-152020年重庆自考00536古代汉语复习资料(9)
10-062017年10月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复习资料(1)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