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40外国文学史考试课程是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考课,以下是由重庆成人教育网收集整理的复习资料中,部分标注有“参见教材”的,请考生们自行在教材中查找并在以下是资料中补充完整。以下是为该课程第四章17世纪文学的复习资料。本文由重庆自考生网原创,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网址链接!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17世纪文学概述
(一)英国:
1.屈莱顿,在理论著作《论剧体诗》中阐述了古典主义的文学见解,主张文学形式的完美,强调理性的规律,尤其是悲剧中的“三一律”并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由此被称为是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2.班扬,王政复辟时期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代表作是梦境寓言小说《天路历程》。
3.弥尔顿是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
弥尔顿取材于《圣经旧约》的三部杰作: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悲剧《力士参孙》。
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
长诗《失乐园》的思想内容:
《失乐园》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长诗取材于《旧约创世记》,全诗共12卷,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长诗中,弥尔顿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撒旦。作为清教徒,诗人违背了自己的宗教观念,把上帝写成一个专横的暴君,而把反叛上帝的天使撒旦的形象放在中心,刻画得有声有色。透过撒旦的性格,诗人暗示出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
这首长诗规模宏伟,格调高昂,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一。(前有古罗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二)法国中华考试网
1.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熙德》是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的作。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因未遵循“三一律”规则而在当时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公开批评。
《熙德》所表达的思想:
当个人感情与封建家族义务发生冲突时,个人感情服从于封建义务;
当封建家族义务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
2.拉辛的《安德洛玛刻》是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完全符合“三一律。)
安德洛玛刻是传说中特洛伊将军赫克托耳的寡妻。
3.布瓦洛的《诗的艺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作原则,提倡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正宗,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的主张,被人们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法典。布瓦洛由此而获得古典主义立法者的称号。
古希腊的理性是以人为本;古典主义的理性是服从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4.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狮子:国王,狼:资产阶级,羊:下层人民)
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英法两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
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崇尚理性,克制情欲;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三一律)。
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作家、理论家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和个性差异,他们的创作也各有侧重。法国古典主义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
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
巴洛克文学——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随着航海业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刺绣传入欧洲,西方人惊叹中国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于是,在西方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巴洛克风格盛行一时。巴洛克艺术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又传到英、法,成为欧洲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巴洛克文学是巴洛克艺术在文学上的表现。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英国的约翰多恩等。
第二节 莫里哀
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1、莫里哀创作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奠基时期),早期的风俗喜剧,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冒失鬼》《情敌》)
(2)第二阶段(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风俗剧。进巴黎后的第一个作品是《可笑的女才子》。
《太太(妇人)学堂》是莫里哀性格喜剧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开端,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3)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主要是讽刺喜剧。
揭露宗教骗子的《伪君子》;(代表莫里哀一生最高的成就)鞭挞贵族恶行败德的《堂璜》;
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的《恨世者》;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的《吝啬鬼》;
(4)第四阶段,主要是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晚期的情节喜剧《史嘉本的诡计》是莫里哀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
2、守财奴阿巴公的形象:
[前有莎士比亚的夏洛克;后有巴尔扎克的葛朗台。]
阿巴公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剧作《吝啬鬼》的主人公。阿巴公是个高利贷者,为了金钱,他要儿子娶个又老又丑的有钱寡妇,要女儿嫁给富有的、年过半百的老头……他爱财胜过一切,金钱是他的命根子,他把搜刮来的钱埋在地下,在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金钱的贪欲泯灭了他的良心,父子之情、天伦之乐全部淹没在金钱至上的冷酷之中。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莫里哀用讽刺夸张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巴公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阿巴公成了“守财奴”、“吝啬鬼”的代名词。
3、《伪君子》的主题:
《伪君子》是一部五幕诗体讽刺喜剧,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
《伪君子》通过对心如蛇蝎的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揭露与鞭挞,矛头直指教会,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宗教教义和宗教上层人物的怀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对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的揭露与鞭挞,就是《伪君子》的主题。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0年重庆自考00838语言与文化复习资料(4)
08-15重庆自考英语专业:00604英美文学选读课程重点资料(2)
11-142020年4月重庆自考00831英语语法复习资料(6)
12-14重庆自考英语专业:00600高级英语重要词组复习资料(6)
09-17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00540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08-202020年重庆自考00394幼儿园课程复习资料(12)
08-20重庆自考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专业00037美学知识点学习(2)
11-142021年重庆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8)
08-152020年重庆自考00536古代汉语复习资料(9)
10-062017年10月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复习资料(1)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