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部分 简答题
1.环境保护的意义是什么:(1)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2)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3)环境保护是坚持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4)环境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5)加强环境保护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2.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在地域上的效力范围: 1、全国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有效2、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的效力及于该地区3、我国某些环境保护法律既有“域外效力”4、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效力优于国内法5、国内跨区环境保护法的适用。
3.简述环境保护法的作用:(一)它是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二)它是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好教材(三)它是维护国家环境权益的重要武器四)它是促进环境保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
4.简述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内容:答:(1)排污申报登记1)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并提供有关资料2)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后,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审批3)企事业单位的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在试产前3个月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4)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者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应提前15天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2)确定本单位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3)排放许可证的审核和发放。(4)排污许可证的监督与管理
5.简述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特征:其内在的实质要求,直接决定了期外在特征,在外在表现方面有如下特征:(1)指导意义的普遍性(2)内容的特殊性(3)内容的相对性(4)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和明确性
6.简述公众参与原则的贯彻:1、完善环境保护法从法律上明确规范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权力2、提高公众知识水平和参与意识3、扩大公民的环境知情权4、建立保护公益诉讼制度5加强社会监督
7.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目的:答:任务: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2)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目的: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简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应急响应机制:1、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实行分级响应机制,2、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实行1小时报告制3、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4、根据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际联席会议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5、确立了应急终止条件和程序。
9.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定义:—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
意义:1、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2、是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保证3、是防止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有效措施。
10.简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和内容;(5)环境影响评价程序;(6)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7)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后评价与跟踪检查
1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中建设项目的分类管理制度。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向评价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2.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是指一切污染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包括财产、人身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是《民法通则》中作为一般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的例外,属于民法中承担特殊侵权责任的特殊原则,但在公害民事赔偿责任中,则是一般的归责原则。
从上述定义可知,致害者只要具备(1)污染危害环境行为(2)造成了损害后果(3)行为与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应当承担环境污染民事赔偿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表明,它比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更广,也更严格。致害者只要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过错,当然更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原因: (1) 公害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工业本身就属于高度危险的严重污染危害环境的企业。(2)公害民事赔偿责任实现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公平。
实行无过错责任的意义:(1)有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2有利于推动排污单位积极治理污染。
13.简述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原则:1、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3、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原则。
14.简述我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的法律规定:答:1)严格按照规划用地2)控制乡镇企业建设用地3)控制乡村公用设施4)控制农村村民建住宅用地
15.简述我国森林采伐的法律规定:答:1)制定森林年采伐限额2)制定木材年度生产计划3)规定森林和林木的采伐方式4)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5)禁止、限制出口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重庆自考复习资料:00259公证与律师制度名词解释(2)
12-11重庆自考06909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11-16重庆自考复习资料:经济法学专业00249国际私法练习题复习(2)
08-31重庆自考复习资料:经济法学专业00249国际私法练习题复习(4)
09-262020年重庆自考05678金融法复习资料(14)
09-18重庆自考复习资料:00214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考点(五)
12-19重庆自考经济法学专业:00169房地产法理论知识复习资料(6)
08-28重庆自考经济法专业:07945企业与公司法学知识点总复习(1)
08-232017年10月重庆自考经济法学:劳动法00167复习资料(5)
12-132017年10月重庆自考经济法学:劳动法00167复习资料(8)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