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地区教育: 渝中区| 万州区| 涪陵区| 大渡口区| 江北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南岸区| 北碚区| 綦江区| 大足区| 渝北区| 巴南区| 更多
当前位置:重庆成人教育网>自考资料 > 艺术类 > 正文

重庆自考动画设计专业:03511中外电影史考前重点复习资料(1)

时间:2022-09-27 20:30:37 作者:储老师

重庆自考动画设计专业:03511中外电影史考前重点复习资料(1

 

第一章 建国前的中外电影史

一、萌芽时期/拓荒时期(1905-1922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811日,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1228日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

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拍摄,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了第一部无声影片《定军山》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电影第一人、中国电影创始人

大观楼影戏园20051222日被授予“中国电影诞生地”名称,成为世界上持续经营电影放映业时间最长的老影院。

第一家正式影院(1908年)

上海“虹口活动影戏院”。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家正式的影院。

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1913年)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等人联合组建,《难夫难妻》

张石川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1931年他导演了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联合导演,

香港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

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它是中国第一部运到海外放映的电影,再者电影中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女性演员,她就是——严珊珊。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个由女人扮演的女人。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影片取材于上海发生的洋行买办阎瑞生谋财害命,杀死妓女王莲英的真实事件及据此改编的文明戏,

中国电影工业形成(1922年)

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公司的建立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初盛时期(1922-1926)国产电影运动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迎来了整体的兴盛,形成了以明星、(1925年合并的)大中华百合和天一为首,长城、神州、上海影戏、民新为辅的“三大四小”的主干企业格局。

由短故事片向长故事片的转化,1922-1926“国产电影运动”阶段拍摄了170余部长故事片。第一个空前繁荣期

《孤儿救祖记》(1923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王汉伦、郑小秋等主演。

成就与影响:开创了中国有电影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而且在艺术上确立了国产无声片的基本模式,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同时它还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国产电影运动-影片产量激增

“国产电影运动”最为直接的表征是国产长故事片数量的激增。1923年国产长故事片仅有5部,到1924年增至16部,1925年上升为51部,1926年则高达101部。

三、困境时期(1927-1931

北伐战争(1926-1928

19267月北伐战争开始。1927年发生的四一二政变, 陷入危机。

(明星/大中华百合/民新/上海/华联/友联P161)联合组成了六合影片营业公司。直接导致了上海20多家小规模电影公司的倒闭。

四、繁荣创新时期(1931-1936)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进步电影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爱国要求“向左转”中国电影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左翼电影运动

19319,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它标志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始(P169)

19325月,党的电影小组成立(P169)。

1933年(中国电影年)左翼电影创作达到高潮,相继摄制《狂流》、《铁板红泪录》、《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三个摩登女性》、《民族生存》、《大路》、《新女性》等一批优秀影片。

1934-1935,国民党政府加紧对左翼电影运动的迫害。左翼电影作者另组建电通影片公司。两年中摄制了《同仇》、《女儿经》、《船家女》、《渔光曲》、《桃李劫》、《自由神》20余部优秀影片。其中《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

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1933

抓取现实的题材,是“中国电影新路线的开始”。

三个摩登女性影片

以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如何追求进步为主题,塑造了代表三种社会类型的典型女性形象:追求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虞玉,沉溺于小资产阶级伤感和绝望情绪中的陈若英和对旧社会觉悟的女工周淑贞(阮玲玉饰演)。

"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蔡楚生,影片同名曲《渔光曲》(“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颁奖评语)

五、抗战时期(1937-1945)国防电影

(一)战时电影格局

19377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直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政治经济格局

(一)上海孤岛

英美法上海租界“孤岛电影”的出品基本以商业类型电影为主,分为古装片和时装片两大类。

“孤岛电影”现象终结

19411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了租界,延续四年多的“孤岛电影”现象终结,上海的电影创作也成了沦陷区电影的一部分。

(二)沦陷区

1.伪“满映”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文化侵略和文化统治,(即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址)

“满映”生产的影片大致分为:

(1)“娱民电影”(类似于故事片)

(2)“时事电影”(就是新闻片)日伪统治现状,配合形势进行宣传

3)“启民电影” ---主要是宣传、教育片和纪录片,主要就是宣传和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2.伪“华影”

汪伪政府统合上海影业所成立的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103部故事片,其中有以《博爱》、《万世流芳》、《春江遗恨》为代表的宣传中日亲善、东亚共荣的“国策影片”,也有承续“孤岛”商业电影余绪拍摄的“娱民影片”:《蝴蝶夫人》、《牡丹花下》、《丹凤朝阳》、《京华旧梦》等。

(三)大后方(国统区)

大后方”是指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的西南、西北地区。“中华全国电影届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协会宣言呼吁“要使每一张影片称为抗战的有力武器”。这决定了大后方电影“鲜明的正统色彩”。

从数量上看,“大后方”电影的大类是纪录片和教育电影:

纪实性故事片的意义:由于直接取材于新闻报道和真实事件,并注目于最广泛的宣传鼓动效应,“大后方”的故事片创作,大量采用纪录片的手段和方法,探索通俗化与民族化的电影表现,整体上形成了纪实性故事片的类属倾向和风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电影观念、境语体系到风格趋向的改塑。

(四)根据地(解放区)

根据地:陕甘宁、华中、山东等19384月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成立

19388月,延安电影团成立(这被称为人民电影机构的初创—人民电影的开端),主要电影活动是拍摄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南泥湾》

(二)国防电影

狭义:专指反映抗敌斗争,号召民众团结抗战的影片

1935年“华北事变”和“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以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人民抗日要求的重新高涨,中国电影由左翼电影运动进入国防电影的新阶段。

国防电影的起源

1935年下半年起,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一系列抗日和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言。19351212日,上海文化界275人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国防电影的发展

《狼山喋血记》 、 《壮志凌云》 、 《生死同心》、《夜奔》 、《联华交响曲》、 《青年进行曲》、 《迷途的羔羊》、 《王老五》、《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一批国防电影。

马路天使(1937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伟大的艺术杰作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

六、战后时期(1945-1949

(一)战后电影格局

国统区电影
上海
中电一厂、二厂的同时,又拥有了如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片公司、国泰影业公司等大小近20家战后最为重要的民营电影企业,因此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无可替代的“第一城”

中央电影摄影场

中国国民党官方的电影制片机构。193310月成立于南京﹐1938年﹐迁至重庆,《中华儿女》是一部优秀的抗战影片

正统电影:由国民党官营机构出品的、带有官方正统思想的一种电影形态。

《忠义之家》 《天字第一号》 《圣城记》

商业电影

解放区电影

延安、东北和华北,延安电影制片厂(19468)、华北电影队(19461015日装在一辆胶轮大车上的电影制片厂)和东北电影制片厂(1946101日)。

解放区电影以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记录下解放区开展的日常生活和军事斗争。它避繁就简,以最朴素的电影手法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审美口味,坚持“纪录电影”和“新闻纪录片”的制作方向,显示出一种质朴、敦厚、明朗、自然的气息。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安整风运动(19422月—19454)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战后新电影

(三)1.昆仑现实主义杰作

(蔡楚生、史东山、孟君谋、郑君里)创作出了一批在中国电影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品,推进了这一时期整个进步电影运动的发展。 《三毛流浪记》 (1948)《乌鸦与麻雀》1949

《万家灯火》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后国统区小资产阶级以及底层人民的生活,虽然以小职员胡智清一家生活变迁为中心内容,却是当时社会的一幅缩影;获香港《电影周刊》香港影评人评选“中国十大电影”第三名。

2.文华“文人电影”与“市民电影”

19471949年,摄制了故事片《不了情》、《假凤虚凰》、《太太万岁》、《艳阳天》、《小城之春》以及戏曲艺术片《越剧精华》等12部;1949年上海解放后摄制故事片《腐蚀》、《我这一辈子》、《思想问题》、《关连长》等。19521月,并入国营性质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桑弧

中国著名导演、编剧。解放前夕,由他编导的《假凤虚凰》、《太太万岁》、 《哀乐中年》等影片,均已在社会发生很大影响。解放后他以执导《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春满人间》而进入创作高峰期,奠定了他在中国影坛的地位。

制片方针:文艺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他的任务是运用自己敏锐感觉反映大众生活的要求,同时根据这一要求一方面启示人生的深意,一方面指出人生与社会的正确关系……朴素的、自然的、明确的、健康的、有血有肉的、带泥土气息的才是真正的文艺作品。

市民电影

“市民电影”是以都市市民中的一分子自居的文华编导,围绕他们展开的一些“庸人俗事”,以此来关照当时都市中的市民性格与社会走向。代表作:《假凤虚凰》《太太万岁》

 

 

计划经济从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一五”计划建设时期(19531957年),电影作为最早完成公私合营的行业

1956年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它与之前成立的东北(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并称“四大”电影制片厂,是国营电影事业的主导力量。

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和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道路。”

十七年电影的主要特征

1.受到各种政治路线、运动的严重干扰

对《武训传》的批判(19515月开始)

1957年反右斗争

1958年拔白旗

1959年反右倾

1962年中苏大论战

2.革命英雄电影是主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

3.高度集中统一的电影管理体制(电影生产全部纳入国家计划经济范围)

二、“文革”电影(1966-1976

十年浩劫,给中国的电影事业带来了极大损害,大批电影工作者被迫害,老影片被禁映,数年间新作问世很少。

1967年至1969年,除了少量纪录片外,几乎没有一部故事片问世;1970年至1972只有八部样板戏被搬上银幕。即使1973年恢复故事片生产以后,直到1976年,故事片也只有76部。“文革”大部分时期,八亿人民只能看八部样板戏。

(一)样板戏

1969年到1972年,江青选定的八个样板戏陆续被拍成电影,其中现代京剧5---《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和芭蕾舞剧2部《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三突出原则

归纳为‘三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姚文元把“三突出”归纳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文革小组”在进行京剧现代改革时总结出来的一套政治美学原则。这一原则在“文革”时期上升为中国所有文学艺术的唯一创作理论、批评方法及标准。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的电影实践产生了“革命样板戏”电影。

样板戏在人物塑造上更为极端:一律“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重庆自考报考系统

自考报名入口

注:重庆2022年10月自考报名时间为7月8日...

准考证打印入口

注:重庆2022年10月自考报名时间为7月8日...

热门院校专业

更多院校>>
school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ChongqingUniversity,CQU),简称重大,位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重庆市、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 [186]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波大学联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school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百校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school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重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school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重庆师大”,位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 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首批合作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school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重邮”,坐落于直辖市——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2011计划”核心协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四所邮电高校之一,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school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QJTU),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共建的一所交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发起成员、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核心成员。

school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重理工,坐落于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单位,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市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school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以文、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成员,是山东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school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位于重庆市,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重庆渝西学院;2005年4月,学校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school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始建于1951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涵盖理、工、经、管、法、文、艺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1年成为重庆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