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意象的生成。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在这个阶段中,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产生。这里,生产具有双重涵义:它既有生命孕育分娩的意思,即事物的从无到有,存在的由隐到显,同时又有工艺制作、生产之义,这两种意义都与艺术品的产生有关。
1、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3、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即艺术品)。
4、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
33.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5-281
答: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首先,艺术品不能是自然物,而必须是人工制品。“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一个区别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艺术品是人的高级活动——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人工制品中的高级部分。这是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他非艺术的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依凭抽象思维来认识世界,作出理论形态的概括,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并以此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34.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7-360
答:
(1)美育是主体通过不断的审美体验,水滴石穿般地浸润了人的内心,慢慢地塑造着人的个性,仿佛如清风拂过人的心田。美育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2)感性形态的审美价值所给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着与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
(3)在艺术作品中,感性形象正是情感的载体。艺术家们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情感时,常宣之于咏歌等艺术形式。
(4)美育以形象为基础,是审美对象在形式上与情感相契合,在本质上是情感的体验,是最终实现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的协调活动。
(5)美育的过程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6)感性形态乃是艺术家与欣赏者沟通的中介。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则通过感性意象与作者产生了
情感上的共鸣j欣赏者所受到的感化,正是在这共鸣中产生的。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0年重庆自考00838语言与文化复习资料(4)
08-15重庆自考英语专业:00604英美文学选读课程重点资料(2)
11-142020年4月重庆自考00831英语语法复习资料(6)
12-14重庆自考英语专业:00600高级英语重要词组复习资料(6)
09-17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00540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08-202020年重庆自考00394幼儿园课程复习资料(12)
08-20重庆自考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专业00037美学知识点学习(2)
11-142021年重庆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8)
08-152020年重庆自考00536古代汉语复习资料(9)
10-062017年10月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复习资料(1)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