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重庆成人教育网为大家提供,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00536古代汉语复习资料(3),本系列资料整理了古代汉语课程的重点内容,分为二十篇,以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语序和省略
一.古代汉语的语序
(一)主谓倒装句
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把谓语提前到主语之前,称之为主谓倒装句.
例:有是哉,子之迂也!P280
(二)宾语前置句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通常的语序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要置于动词之前.此外,在古代汉语的介宾结构里,宾语也在一定条件下置于介词之前,叫作宾语前置.
1.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
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疑问句,二是必须是疑问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主要有“谁”“何”“安”“奚”“孰”“焉”“胡”“恶”等.
例:吾谁欺?欺天乎?
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介词宾语前置常见于介词“为”“以”“与”的用例,介词“于(於)”的宾语不前置.
例:何以战?介词“於”的宾语不前置,但是与“於”功能相当的“乎”在与疑问代词“恶”的组合中,宾语“恶”前置:
例:敢问夫子恶乎长?
2.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於动词之前.
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否定句,即句中必须有否定词“不”“弗”“勿”“莫”“未”等.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例: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有些否定句中虽然代词充当宾语,但是不一定前置.
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
前置宾语+代词+动词.常用於复指宾语的代词有“之”或“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如果被复指的前置宾语本身是由代词充当,那么一般用代词“之”来复指宾语.
例:《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烦.”其是之谓乎?
有时在宾语前加上一个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唯(惟)”,以突出表现动作行为对象的单一性和排他性.
例:父母唯其疾之忧.
古代汉语里还有一些为强调宾语而使宾语前置的情况.
例: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最常见的是固定格式“是以”,其实是代词“是”充当介词“以”的前置宾语组成的结构.
例: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二.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
(一)主语的省略
主语在上文已经出现过,为了行文简洁,后句省略主语.
(二)宾语的省略
1.动词宾语的省略
一般都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上文已经出现过.
例: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王).
2.介词宾语的省略
介词“以”“为”“与”的宾语常可省略,而介词“于(於.乎)”的宾语不可省略.
例: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古代文献的阅读
一.中国古代文献的分类
中国文献目录分类的形成是在西汉末年,由刘向的《别录》到刘歆的《七略》,形成了我国古典文献早期的分类;经由两晋的发展,至唐代臻于成熟.
(一)刘歆《七略》对中国文献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七略》将当时能见到的文献典籍分为七个类别:辑略.六艺略.诸子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西晋武帝时,荀勖受诏编为《晋中经薄》,将当时能见到的文献典籍分成甲.乙.丙.丁四部.
东晋元帝时,李充编成了《晋元帝四部书目》:以经部替换甲部,以史部替换丙部,以子部替换乙部,以诗赋替换丁部.
到唐太宗时,魏征等奉诏撰修《隋书》,其《经籍志》就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一直沿用到明清,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字晓岚)等撰写了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或《提要》.
二.古书的标点
我国古代的书籍文字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称为“白文”.
句读是古人的说法,一句话讲完了,或者说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以后的停顿叫做句;一句话没讲完,或者说一个意思还没有表述完整而需要停顿的地方叫读.两者合称为句读.
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五四运动前后从西方引进并加以改造的,分标号和点号两类.标号如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等,点号如句号.逗号.顿号等.
三.古代的注释
(一)古注的类别
古注的类别有:传注类.章句类.音义类.义疏类.补注类.集解类
(二)古注与今注
今人注大多是依据古注而作出的.P303
(三)古代的注音方法
古书的注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古代的人如何给文献中的生僻字注音;二是今人给古书作注时,遇到生僻字.异读.变读.读破等情况如何注音.
古人给古书中的疑难生僻字注音主要有读若.譬况.直音和反切四种.例:P304-305.
四.古文阅读工具书
主要介绍两类工具书-释义类工具书和虚词工具书.
(一)释义类工具书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
(二)虚词类工具书
《文言虚字》《经传释词》《词诠》
以上是由重庆成人教育网提供!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0年重庆自考00838语言与文化复习资料(4)
08-15重庆自考英语专业:00604英美文学选读课程重点资料(2)
11-142020年4月重庆自考00831英语语法复习资料(6)
12-14重庆自考英语专业:00600高级英语重要词组复习资料(6)
09-17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00540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08-202020年重庆自考00394幼儿园课程复习资料(12)
08-20重庆自考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专业00037美学知识点学习(2)
11-142021年重庆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8)
08-152020年重庆自考00536古代汉语复习资料(9)
10-062017年10月重庆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复习资料(1)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