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内容: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评价:⑴为解释企业职权结构以及雇主的劳动关系政策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⑵该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强调在设计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过程中各种权变因素的重要性;⑶没有指出雇主的政策如何导致劳资冲突公开化。
劳动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内容:关注组织的政治运行。假设企业的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工人的反抗引发管理控制问题。评价:⑴降低生产技能收到普遍质疑;⑵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而忽视对工人的间接控制。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内容:管理方应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生产更优质的产品,提供更合理的报酬和更好的工作条件,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持续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评价:管理方保持中立不符合现实,管理方受投资者、消费者、工人等不同利益相关群体施加的压力,他们对不同压力作出的反应程度取决于这些压力是否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
决策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内容:⑴管理方所谓的理性行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⑵企业内普遍存在管理权术,对“管理方是理性人”命题构成挑战;⑶管理方易受当前流行管理模式的影响。评价:决策过程理论有助于认清管理实践的复杂性,但管理方的行为并非完全非理性的:⑴从管理者自身素质看,管理者通过教育培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决策程序;⑵从组织内部权力关系看,高层通过规则制度控制中下管理人员,并建立考评体系监督管理人员行为;⑶从决策的重要性看:重大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经过理性规划与审核后作出的。
战略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内容:用战略选择模型分析管理方的决策行为。科可恩指出管理者的决策受以下是限制:
⑴企业过去作出的决策,企业现有的权力分配,以及企业、工会与政府之间的力量对比⑵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及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
评价:科可恩提出目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普遍采用的高绩效范式。选择高绩效范式不仅受管理者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的影响,而且还受企业规模、技术水平与市场条件等环境变量的制约。
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分类:含义:作为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分类:⑴按职权结构分: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⑵按管理理念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
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对工会的措施: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对工会的措施:⑴技术变革;⑵灵活的就业安排;⑶在集体谈判中才去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⑷停工或迁厂。
权变/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对工会的措施: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
对工会的措施:承认工人参加工会组织的合法性。⑴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⑵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
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对工会的措施:特征:⑴自主性组织设计;⑵雇员参与计划;⑶人事与就业政策。
对工会的措施:通过雇员广泛参与管理实践,融洽了劳资双方的关系,劳资双方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集体谈判。为共同订立集体协议而互相合作。
雇员参与和参加的含义:指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期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厉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劳资和谐与企业发展。
雇主参与的主要目的:⑴增进员工的独立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使所有雇员对企业及其成功有强烈的责任心;
⑵提供员工自我训练的机会;⑶协助管理者集思广益,作出明智决策,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和生产力;
⑷促进劳资关系的沟通;⑸提高员工忠诚度,提高雇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雇员参与管理的主要形式:员工持股计划、质量圈、共同磋商、工人董事、工作理事会、建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劳资合作的含义: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劳资合作的特征:⑴企业组织经营的主体责任属于资方与劳方共同承担;⑵劳资合作须借助员工参与才能⑶劳资双方将对抗的相对力量,转化为组织的总力量;⑷劳资合作所带来的成果应公平分享。
劳资合作的条件:⑴建立互助互信,具有荣辱与共的观念,重视企业长期营运目标;⑵人性的相互尊重;⑶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⑷利润分享符合国家劳动法律。
工会的内涵: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工会的结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
工会的产生和发展:工会运动从18世纪90年代至今,有200多年历史,他是工业化的产物。
工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职业工会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行业工会时期(20世纪30至50年代,劳联、产联)和总工会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工会化的原因:⑴对资方的不满;⑵工会的有效性;⑶雇员对待工会的态度;⑷雇员的集体凝聚力;⑸一种社会化的途径;⑹提供获取领导权的机会;⑺强迫加入工会或来自同事的压力。
工会的职能分类:⑴工联工会⑵福利工会⑶政治工会
工会性的概念:指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
工会性的职能分析:⑴阶级意识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与劳动是相互分割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所有者雇佣工人在社会中既无权利又无地位,因而迫切需要组成工会来保护她们的利益。
⑵地位意识法:个人地位与该人在社会中的声望、所处的等级位置有关。社会分层决定特定行业形象和社会形象,从而影响雇员对工会的态度。
工会的民主职能:⑴可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⑵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⑶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⑷平衡和协调不同派系、群体之间的相互竞争甚至冲突;⑸有章程制度保证雇员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工会的社会职能:⑴社会工会;⑵工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⑶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简述我国工会的社会职能:⑴维护职能⑵建设职能⑶参与职能⑷教育职能
工会组织结构的定义: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把效率与民主相结合。
工会的组织原则:工会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民主集中制是工会的组织原则。
工会的组织体系: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全国和地方产业工会、乡镇、城市街道基层工会的联合会基层工会委员
工会干部岗位设置:⑴200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不论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方式如何,都可设专职工会主席;
⑵根据工作需要,还可设其他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具体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保障:1、经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拨缴工会经费。2、财产保障: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对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侵占工会经费的财产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⑴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⑵为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本”;⑶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环境。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⑴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⑵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⑶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⑷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⑸公共部门的雇用者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重庆重庆自考销售馆里专业本科论文 钢铁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07-162020年重庆自考00893市场信息学复习资料(2)
12-182021年重庆自考02907妇产科学复习资料(1)
11-232021年重庆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2)
09-092020年重庆自考29657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4)
10-032020年重庆自考07138工程造价与管理复习资料(11)
12-122021年重庆自考00135农业经济与管理复习资料(9)
11-062020年4月重庆自考00320领导科学复习资料(8)
12-18重庆重庆自考复习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13)
08-30重庆重庆自考复习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3)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