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重庆成人教育网为考生收集、整理的重庆自考本科“重庆自考复习资料:00438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5)”。供大家参考。
第五章 电声器件
第二节 电动式扬声器
电声器件一般指电声系统的始端部件(包括传声器、拾音器、送话器等)及终端部件(包括扬声器及音箱、耳机、受话器等)。
扬声器是电声系统的终端部件。在整个电声系统中,扬声器对音质的影响很大(有人估计占整个系统的一半),但目前在工艺技术和电声指标等方面仍属最薄弱环节。随着高保真(Hi—Fi)音响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品质的扬声器、音箱及扬声器系统等正层出不穷。
根据用途及换能方式分类,扬声器先后出现了电磁(舌簧)式、电动式、压电式、电容式、气动(海尔)式、离子式以及数字式等各种类型。但在多数场合,尤其在教育电声系统及音响系统中几乎全部采用电动式扬声器。
电动式扬声器主要指锥形纸盆式扬声器,球顶形扬声器和号筒式扬声器。
第三节 扬声器系统
扬声器系统是指由单元扬声器(一只或多只)、分频器及扬声器箱构成的组合器件。通常,人们将扬声器系统称之为音箱。
高保真音响系统通常由高保真音源,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这三大部组成。音响设备的频率特性越好,它重放声音信号的频率范围就宽,振幅偏离量就小。
两扬声器的声级差越大,声像偏移量越大 。
扬声器分频系统:
扬声器分频系统通常分为功率分频与电子分频两类。功率分频利用电抗性元件组成滤波器,使高、低频信号在进入扬声器之前分流,其制作方便、成本低。但功耗大、分频点不易控制,调整困难。
电子分频采用有源器件组成滤波器,通常置于功放之前先行分频,具有功耗小、分频特性佳、可单独控制、互调失真小等优点,但功放需要分开,设备成本相应增加。
第四节 耳机
耳机也是教育电声系统中常用器件。与扬声器一样,同属于“电一声”换能器。所不同的是,扬声器与人耳的耦合须以扬声器的声辐射自由空间为中介,而耳机与人耳的耦合则是直接的。
耳机的这种声耳直接耦合方式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无需自由空间为中介,这就避免了声场的自身缺陷对还音音质的可能影响;二是使用者处于相对声封闭状态,彼此间没有干扰,于是在一个较小空间中即可同时传输或接受多种声信息。因此,耳机被广泛用于听音、录音、扩音监听、音频制作、视频制作以及语言学习系统等场合。
虽然耳机与人耳间是直接耦合,但由于耳机整体结构的差异,这一耦合方式(或称耳机的放声方式)根据耦合程度可分为密闭式、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等三种放声方式。
第五节 传声器的原理与特性
传声器是将声音转换成相应电信号的器件(俗称话筒)。可以说,整个声频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传声器。在教育电声系统中,无论是教室扩声、会场扩音、有线或无线广播,还是声像教材的编制,演唱或报告的记录与保存……传声器都是原始声源的输入口,而且,它的质量优劣、选用的合适与否、使用的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节目的质量。要用好各种传声器,还须从掌握它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开始。
传声器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分类可列出数十种不同类型的传声器来(例如按换能机理的分类),但占领电声系统录音和扩音阵地的只有少数几种:动圈式传声器、电容式传声器、驻极体式传声器等。
传声器在使用中经常受到干扰,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抗电磁干扰:
(1)、 屏蔽,传声器壳体最好用金属制成,与传声器的屏蔽线接地端相连,屏蔽线的另一端与扩音机等电声设备的外壳相接。(2)、 低阻抗传输,高阻抗输出信号较强(或灵敏度较高),传输线稍长就极易受外界干扰和引起交流声,故在广播,电视或节目制作等专业系统,或传输线超过5米的各种电声系统中,都应该采用低阻传输方式。(3)。平衡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能有效地抑制干扰,又不易干其它电声设备。
二是抗声干扰 (1)、 反射声干涉,当传声器或声源附近有声障(如桌椅,墙壁,地板等)时,传声器除接收直达声外,还有明显的反射声。直达声与反射声在拾声点就产生声的干涉现象,带来失真,故应抗反射声干涉。
(2)、多路拾声干涉,会场扩声,,座谈讨论会等往往需要使用多个传声器拾音,在这种情况下,处理不当也会产生干涉现象,所以也需要抗多路拾声干涉。
电平调节通常设在传声放大后进行,以避免电位器感应交流声和噪声。
第六章 音频录放技术
第一节 磁带录、放音原理
磁带录音机是以磁性记录的方式记录、重放音频信号的设备,其主要过程是电—一磁转换,即代表声音的电信号(音频信号)转换成磁带上的磁信号的记录过程,以及把磁带上的磁信号还原成音频电信号的重放过程。记录磁信号的载体磁带是由带基及敷涂在上的磁性物质构成的。
由前述可知,人们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滞特性来实现对音频信号的记录,这只要使涂有硬磁性材料的载体(如磁带)在通过磁头所产生的交变信号磁场中作等速运动时,载体便会沿运动方向相应地磁化,声音信息也就以剩磁的方式保留在载体上。或者说,以时间分布的音频信号将转换成按空间分布的信息而被贮存起来,从而完成音频信号的记录。
但是,从磁滞回线中我们知道:铁磁物质在磁场中初始磁化时,由于磁场的大小与磁带上的剩磁通量之间因磁畴的惯性而呈现非线性关系,这就会导致在记录过程中剩磁信号产生严重的非线性失真。为了改善这种畸变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信号记录时,应给录音磁头加上一个偏磁电流,称为偏磁记录。
通常有两种偏磁方法;直流偏磁和交流偏磁(超音频偏磁).
1. 直流偏磁
给录音磁头加上一个固定的直流偏置电流,则在磁头缝隙处将产生一个大小和方向固定的磁场,这样就使得音频电流通过磁头时避开曲线起始的弯曲部分.
由于直流偏磁磁化的结果,也会导致磁带上的磁粉颗粒剩磁通的不均匀性,这些被恒定磁场磁化后的剩磁的不匀在放声过程中就呈现出不规则的噪声,通常被称为本底噪声.
直流偏磁由于上述的缺点,已基本被淘汰,而在现代录音技术中广为采用的是交流偏磁法.
2.交流偏磁
交流偏磁是采用超音频信号进行的偏磁.它是将音频信号电流与超音频电流叠加后同时送给是录音磁头.通常超音频信号频率为40~120kHz
最佳偏磁应选在辅出信号最大,非线性失真最小,噪声最低,频率特性最好的工作点上.但遗憾的是以上这四个"最"佳值井不完全吻合.所以.在选取最佳偏磁时,只能兼顾.并以非线性失真为主要立足点.
另外还应注意,磁记录载体——磁带上不同磁粉材料具有不同的最佳偏磁值.录音机上的磁带选择键就是为了在使用不同的磁带时应选择不同的偏磁.
一般,主要还是着眼于降低噪声而采用较大的偏磁.但是,某些对高音频段有特定要求的录音机就必须减小偏磁,当然,不可避免地它以降低噪声指标为代价.
录放过程中的损失
记录过程中的损失
(1)自去磁损失
(2)录音去磁损失
(3)磁性层厚度损失
重放过程中的损失
(1)工作缝隙损失
(2)间隙损失
(3)方位损失
当带速一定时,录音信号的工作频率越高,在磁带上记录的波长就越短。
以上“重庆自考复习资料:00438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5)”内容仅供参考,更多复习资料可在本站“重庆自考复习资料”栏目查看。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重庆自考02354网络操作系统复习资料(2)
12-12重庆自考复习资料:软件工程专业01336软件项目管理(1)章节复习第13章
12-22重庆自考06087工程项目管理复习资料(6)
08-192020年4月重庆自考02378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3)
11-07重庆自考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1)
10-13重庆自考园林专业:10383园林建筑学课程复习资料(5)
12-14重庆自考园林专业:10386树木养护学知识点总复习资料(3)
09-14重庆自考复习资料:软件工程专业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章节复习题练习(2)
08-12重庆自考31004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复习资料(3)
07-312022年重庆自考00365交通工程模拟试题(1)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