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
1所谓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公共关系的对象总称)。
2公众是构成公共关系的要素之一。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标
3公众的特点:①群体性②共同性③多样性④变化性⑤相关性
4根据组织的内外对象分类,可划分为内部公众(是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辅助人员以及股东公众等)和外部公众(即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如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等)两类。
5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可划分为首要公众(是指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和次要公众(是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对象)两类
6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分为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如假日出现的旅客高峰、招生考试时出现的考生及家长等)和稳定公众(即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三类。
7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分为顺意公众(是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逆意公众(是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和边缘公众(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三类
8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分类,可分为受欢迎的公众(是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意向的公众对象)、不受欢迎的公众(是指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的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群体等)和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三类
9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可分为非公众(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公共关系关系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或未来公众)、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了解有关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和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四类
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政策的依据
11内部公众的重要性:①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②内部公众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③内部公众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重庆重庆自考销售馆里专业本科论文 钢铁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07-162020年重庆自考00893市场信息学复习资料(2)
12-182021年重庆自考02907妇产科学复习资料(1)
11-232021年重庆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2)
09-092020年重庆自考29657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4)
10-032020年重庆自考07138工程造价与管理复习资料(11)
12-122021年重庆自考00135农业经济与管理复习资料(9)
11-062020年4月重庆自考00320领导科学复习资料(8)
12-18重庆重庆自考复习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13)
08-30重庆重庆自考复习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3)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