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月重庆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8)”由重庆成人教育网为考生们提供整理,考生在考前多看重庆自考复习资料",多背重点,更容易通过考试,拿到高分。
重庆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备考资料
第六章 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第一节
(一)测量是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细致的系统观察而把握某种现象存在程度的过程。
测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五个作用:
1、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2、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
3、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4、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5、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一)
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就是“概念化”过程;
2、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
3、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概念化。
测量的成功与否,主要靠信度和效度两项技术性指标来评判。
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
第二节
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概念化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
进行概念化的原因:
1、是日常生活中,用来指称事物的概念含义经常是模糊不清的;
2、是由于有些测量对象纯粹是一种理论建构,在现实中没有明确的对应物,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定义。
(二)操作化,是把概念抽象的名义定义进一步具体化,使其转化成能从经验上进行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和指标。
测量层次有四种;
1、定类测量;
2、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
4、定比测量。
第三节
(一)指数与量表是测量抽象概念的常用工具。
量表,是一种将所测量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都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的测量工具。
指数是将多个指标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分数。
(二)建立指数的步骤:
1、指标的选取;
2、指标的加权;
3、处理缺失值。
(三)量表有两种类型;
1、李克特量表;
2、语义差异量表。
罗森伯格量表,是按照总加量表的形式而设计的一个具体的量表它反映了李克特总加量表的基本特点。
语义差异量表,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
第四节
(一)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
信度有三种类型;
1、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
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信度,是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在两种不同场合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量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
复本信度是在一个测量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本来对同一群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时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复本信度又称为等值性信度。
(二)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
效度可分为三种;
1、表面效度;
2、内容效度;
3、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或学术界形成的共识之间的吻合程度,如果吻合程度高,则表面效度就高。
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
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一些能够精确表示被测概念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
重庆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资料大全
以上“2020年4月重庆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8)”由重庆成人教育网收集整理。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重庆重庆自考销售馆里专业本科论文 钢铁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07-162020年重庆自考00893市场信息学复习资料(2)
12-182021年重庆自考02907妇产科学复习资料(1)
11-232021年重庆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2)
09-092020年重庆自考29657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4)
10-032020年重庆自考07138工程造价与管理复习资料(11)
12-122021年重庆自考00135农业经济与管理复习资料(9)
11-062020年4月重庆自考00320领导科学复习资料(8)
12-18重庆重庆自考复习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13)
08-30重庆重庆自考复习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0152组织行为学简答(3)
07-30